湖南净声源环保科技有限是一家专业从事噪声治理和建筑声学设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服务的企业
182-2948-9588

美丽江西“九江样板”建设看成效 | 瑞昌市:司法倾情护航美丽长江

2023/1/10 11:32:12    查看次数: 504    

为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市推进美丽江西建设工作情况,加强交流和学习借鉴,积极宣扬典型,九江市生态环境局推出美丽江西“九江样板”建设看成效专栏,充分展示全市在美丽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专栏主要聚焦近年来美丽江西建设,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等。


希望各地各部门从中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积极探索,高效率推进美丽江西“九江样板”建设,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九江经验”,为美丽江西建设贡献九江力量。

本周向大家展示的是《瑞昌市:司法倾情护航美丽长江》。



案例背景】

瑞昌市是长江入赣门户,享有“长江明珠、祥瑞之城”美誉。2019年6月28日,长江干流江西段环境资源法庭在瑞昌市人民法院码头人民法庭挂牌成立。三年来,该法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为抓手,积极建设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完善环境资源审判机制,依法审结了一批环境资源典型案件,为守护长江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主要做法】

从严惩治犯罪,助推长江绿色发展。坚持严法治观,严厉打击长江江西段非法采砂、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依法审理刑附民公益诉讼案件39件,注重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并处,判决被告人赔偿生态损失及修复费用983万余元,让破坏长江生态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积极开展集中开庭、公开宣判、法庭教育、巡回审判、法院开放日活动。根据案情制发禁止令,禁止被告人从事相关行为。对暴露出的问题发出司法建议,促使相关部门完善了工作制度,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管理模式,助推长江生态修复。积极践行“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绿色发展”现代环资审判理念,推行补种复绿、增殖放流、土地复垦、劳务替代等多样化修复方式。制定生态修复工作制度,引导被告人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并作为重要量刑情节。建立长江生态司法修复基地,设立生态法治宣传栏、观景台、增殖放流点,传播生态理念,展示生态政策法规,开展生态司法修复。积极参与修复资金管理模式试点,与江西思华基金会签订公益信托合同25份,委托管理涉案资金359万余元。多次牵头组织长江江西段增殖放流生态修复活动,共向长江投放夏花、冬片鱼苗370余万尾。



坚持多方联动,助推长江一体保护。建立长江生态司法保护联动机制、重大案件会商制度,加强与公安、检察、林业、环保、渔政、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共享环资信息,趋同执法理念。联合开展“6.5”世界环境日、非法捕捞专项整治主题宣传调研等活动,积极参与《长江中下游环资司法协作机制合作协议》签署活动,加强长江中下游省市之间的司法协作、学习交流,形成长江共抓大保护的合力。



广铸普法平台,助推生态文明传播。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广铸普法平台,落实普法责任,开展各项法治宣传活动30余次,发放普法手册千余份。创建长江生态法治公园,宣传生态理念,发布典型案例。开展送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通过巡回审判、法治讲座、案例展板、环保签名等方式,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发布环资新闻和典型案例,向社会公众释法明理,营造共同守护长江母亲河的浓厚氛围。



【取得成效】

法庭紧贴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依法妥善审理涉长江环资案件100件,积极建设生态司法修复基地,为守护长江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1例案件入选江西法院环资审判十大典型案例,2例案件入编省法院《生态文明司法保护案例选编》,增殖放流修复现场活动照片入展国家博物馆,两次接受高法组织的现场调研。环资审判工作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江西日报、中新网、央广网、今日头条、学习强国、中国法院网、今日说法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报道。法庭获瑞昌市、九江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被九江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


上一篇:江西武宁县:存入“绿水青山” 取出“金山银山”
下一篇:2021年度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九江创历史佳!